馬達加斯加 ─ 凶猛的印度洋
文攝:小樹
在搭了一整天的火車後,
我們今晚住的飯店 HOTEL PISCINE 就在印度洋旁,
房間是獨棟的villa,
室內空間挑高並有一層小閣樓,
有兩張雙人床和一張單人床。
乾淨的衛浴設備,
部分牆面貼上華麗的磁磚、
部分牆面仍保留著紅磚砌成的原始狀態,未加任何修飾
諾大的旅館今晚只有我們兩個人住,
既然來到海邊,
當然要好好品嚐一下這裡的海鮮,
晚餐就點烤龍蝦來慰勞自己辛苦搭了一天的火車吧!
不知什麼原因,今晚的電力系統似乎不是很穩定,
整個村莊漆黑一片,
旅館幫我們點了兩根蠟燭讓我們享用燭光晚餐。
這兩隻烤龍蝦要價25000Ariary(約台幣400元),
相對於台灣的物價而言簡直是太便宜了,
可是對大部分的馬達加斯加人來說恐怕一輩子都享受不到,
想到這,往後的行程我們就沒有再點這麼貴的餐點了。
房間外面的風聲像颱風天般的狂吼,
我們睡在房間的小閣樓上,
我講了一個很長很長的鬼故事來哄慧娟睡覺,
我們就這樣整晚伴著巨大的海浪聲中入睡,
想不到印度洋竟是如此的凶猛。
印度洋,
一個充滿海盜的海洋,
一個浪漫迷人的海洋,
一個滿佈珍珠與眼淚的海洋......
清晨早起,
我們走到沙灘前看看昨晚狂吼了一晚的印度洋到底有多凶猛,
今天是個大晴天,
我們拿起相機、DV,
錄下印度洋的聲音、
拍下印度洋的顏色。
早上嚮導帶我們搭小船沿著Pangalane運河欣賞風景,
並拜訪幾個當地人的村落。
去年(2009年)的政變,
馬達加斯加政府實施宵禁和禁海措施,
很多大型漁船無法出海捕魚,
只能停靠在岸邊任其風吹雨淋而變成廢鐵。
當地漁民現在只能划著獨木舟與印度洋搏鬥,
海面波濤洶湧,
獨木舟看似就要被大海吞末,
真為這些漁夫捏一把冷汗。
印度洋的風浪實在太凶猛,
因此大部分的漁民都是在風平浪靜的運河內捕魚。
船長划著船槳緩緩前進,
我們吹著微風欣賞沿岸美麗的風光,
這種方式雖然傳統,但是我卻很喜歡,
尤其是非常適合這裡的氣氛。
河流是馬達加斯加居民所賴以維生的主要資源,
他們靠著捕捉河裡的魚蝦為生、也在河邊洗澡、洗滌衣物,
舉凡食衣住行無不與河流有關。
漁民用尼龍繩自己編織補漁網
海龜的外殼
中國人墓園
馬達加斯加在中國文獻中最早有紀錄是在元朝 汪大淵所寫的《島夷誌略》這本書,
他花了六年的時間,
採用背包客的自助旅行方式,
藉由搭乘民間貿易商船遊歷九十九個國家,
足跡曾經到馬達加斯加,
他回到中國後把所見所聞寫成了《島夷誌略》這本書。
書出版後約六十年,明朝永樂皇帝朱棣派鄭和率領龐大艦隊第一次下西洋,
當時就參考了汪大淵的著作作為航行路線的參考資料。
在清末民初的動盪時代,
也有一群東南沿海的人遷徙來到了馬達加斯加定居,
今天嚮導帶我們到這批華人的墓地前,
述說著他們對當地的貢獻和影響。
從墓碑上記載著的生辰以及出生地,
得知他們大部分是在1900左右出生於海南島的華人。
Manakara ─ Ranomafana
上午悠閒的在運河上晃了半天,
下午司機開車沿著昨天火車來的路線載我們前往下個目的地:Ranomafana國家公園
這條山路的路況非常好,沿路又沒有什麼車
飆哥開車的技術更是高超,但是這就苦了坐在後座的我們
原本就很會暈車的慧娟更是必須忍受無盡蜿蜒的山路
沿路我會找些風景不錯的點請飆哥停車讓我下去拍照,
順便讓慧娟可以下去舒緩一下暈車的痛苦
沿路經過的村莊
在Ranomafana國家公園住宿的旅館房間是位於半山腰的小木屋,
房門使用的鑰匙竟然是台灣專利,
但也因為這個鑰匙讓我們晚飯後在門外吹了近兩個小時的冷風。
馬達加斯加螯蝦飯
傍晚山區下起了大雨讓原本就已經很涼爽的氣溫更添幾許涼意,
因為旅館跟山下的村莊有一段距離,再加上天色黑暗及傾盆大雨,
晚飯只好在飯店內吃。
犯店的晚餐只有兩種套餐可以選擇:雞肉或蝦,
因此我們就各點了一樣。
上菜的時候才知道一種是雞腿飯,
另一種則是馬達加斯加螯蝦飯。
上菜時除了刀叉外,還附上一個圓形沾板以及一根木槌,
讓你把熬蝦的腳放到沾板上用木槌敲破後食用。
晚餐後回到房間,突然發現鑰匙怎麼轉就是沒辦法把門打開
想不到台灣專利的鑰匙竟困住了我們兩位台灣來的遊子!
飯店人員從房間到櫃臺間來來回回了數趟,甚至拿來備用鑰匙,
但是門鎖怎樣就是不為所動。
最後還拿來一把開山刀,使勁的在門縫間或敲或打,
終於把房門給"劈開"了!